11月23日晚,由教務處、人工智能法學院聯合舉辦的“名師講壇”第28講開講。我校曹陽教授為師生作題為“人工智能:技術、倫理與法律”的線上講座。講座由人工智能法學院副院長黃芹華副教授主持,近兩百位校內外師生在線參與。
曹陽教授從人工智能生活應用場景出發,引出人工智能概念,進而介紹人工智能應用中的問題。他認為,人工智能的自動化交易、推薦引擎等的普及應用,帶來了一些倫理問題,同時AI也會帶來效率提升、減少人為干涉等益處。曹陽教授對人工智能帶來的身體傷害、拒絕服務、經濟損失等10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解讀。
曹陽教授認為,人工智能的負面影響歸因主要應該從算法和數據中尋找相關因素進行解釋。人工智能倫理關乎技術變革及對個人的影響,也關乎社會和經濟的變革。他從無人駕駛汽車的變道抉擇兩難,引出典型人工智能應用和場景的倫理困境。應對人工智能負面影響的主要措施是要依靠倫理約束、立法規制等,曹陽教授介紹了《人工智能北京共識》等全球倫理公約和中國立場。在AI規制方面,歐盟、美國和中國呈現出各自不同特點。中國最近幾年的人工智能相關立法呈現密集態勢,在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個人信息和網絡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也有需要總結和反思的方面。
在互動提問環節中,曹陽教授就AI創新保護和AI潛在倫理傷害、從代碼之治到法律之治等問題與主持人和聽眾展開了熱烈的交流互動。
教務處、人工智能法學院
2022年11月24日